第1101章 又见平遥-《我,为祖国富强而奋斗!【系统】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里没有舞台的边界,大家站在石阶旁,仿佛真的成了围观的街坊,看着一群普通人走向注定的悲剧。

    游客是旁观者,也是参与者。

    跟着人流拐进赵家大院,烛火正映着满院的绸缎。

    “姑娘们,帮赵家挑块布料做嫁衣吧!”

    身着旗装的妇人端着托盘走来,托盘里叠着青、红、蓝三色绸缎。

    苏醒的指尖抚过大红绸缎上的暗纹,妇人立刻笑道:“姑娘眼光好!这是潞绸,当年专贡宫里的。”

    旁边的游客阿姨选了宝蓝色,妇人便顺势说:“这色配银饰最好,平遥银楼的手艺可是一绝。”

    说话间,已将布料塞进她们手里,仿佛真的在为即将远行的镖师家眷筹备嫁妆。

    镖师们正给家人递“平安符。

    一位络腮胡的镖师走到张彩凤面前,将一张写着“顺遂”的木牌塞进她手里。

    “姑娘,帮我收着这符,等我们回来取。”

    他眼里的恳切太过真实,张彩凤下意识攥紧木牌,竟忘了回应。

    一个老奶奶红着眼眶给镖师孙子送上行囊,转身时悄悄抹了泪……

    此刻的共情,比任何台词都更戳心。

    “血脉传承”的场景,昏暗的空间里,数十名女子盘坐在蒲团上,轻声讲述着生育的故事。

    光影在她们脸上流转,从少女的羞涩到母亲的坚韧,那些细碎的呢喃渐渐汇成洪流——正是这生生不息的烟火气,让232条人命的牺牲有了沉甸甸的意义。

    不远处的窑洞里,婴儿的啼哭突然响起,刺破了沉重,也点亮了整个空间……

    末了走进宽阔的厅堂,百张八仙桌摆满了平遥牛肉与黄酒,演员们端着酒杯穿行其间,笑着招呼“吃点喝点”。

    有人唱起《走西口》,歌声里没有悲戚,反倒满是释然。

    此时大家才惊觉,一个半小时的行走里,竟忘了自己是观众,那些尘土、烛火、歌声,早已将三百年前的故事,揉进了呼吸里……

    走出剧场时,夕阳已将剧场的轮廓晕染成了暖黄色,城墙的剪影在阳光下沉默。

    苏醒想起那些插进沙盘的木牌,忽然懂了这场演出的深意——它从不是要讲一个英雄传奇,而是让每个观者都能触摸到普通人的风骨,在烟火与生死里,读懂平遥的魂。

    ---

    PS:在抖音放了《又见平遥》的演出片段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